离开北上广,金融人还能去哪?这些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其实在哪里工作,只是每个人的选择罢了。
北上广,历来被视为人口流入大户,人才扎堆的地方。
前几年,社会上风向一转,多了种说法,叫“逃离北上广”,百度百科还专门立了词条。
图:百度百科
近几年来,微信、微博上又多了些关于“北上广”的文章,每每总能引发热议,像什么“逃回北上广”、“死守北上广”……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那些“逃离者”又“逃回来了”?!这当然是开玩笑了。
那么,对于金融人而言,是继续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回到新一线城市?
1.一线城市让人又爱又恨
对金融人而言,北上广深像是注定的归宿,无论是商业环境还是金融实力都是独一档的存在,更别提如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便利,便利的交通网、24h的便利店、车水马龙……
不久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地方金融发展圆桌会”上发布了第十一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CFCI综合竞争力得分
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大一线城市稳居前四。成都、杭州、天津、重庆、南京、武汉等新一线城市苦苦追随。
此外,在 “新财富中国城市金融力Top30排行榜”上,排名前四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其中北上深位列“第一梯队”,实力无可争议。
无论是金融机构实力、资本化程度,还是资金总量,头尾部城市之间的差距巨大。这些均显示中国金融资源主要聚集在头部的几个城市。
从城市定位来看,北京是首都,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世界的窗口。因此,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在北上深,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突出。
而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金融人们,同样马太效应突出,有人年薪几千万,有人拿着几千块钱的月薪。加之高昂的生活成本与无力企及的房价水平,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令越来越多的金融人身心俱累,动摇了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决心。
遂使“逃离北上广”成为无数媒体和网民在网络上宣泄着离开一线城市的情绪。
当夜幕还未褪去时就奔波在住房与公司两点之间,当交完房租收入盈余了了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还有必要赖在“北上广”么?
2.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金融人想要在大城市发展,并不是只有北上广深这4个选择。
2019年,15座新一线城市出炉,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其中头部4座新一线城市的位次相对稳定。
来源: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头部新一线城市,或许是金融人的选项。
从2018年各金融中心城市人口流动情况来看,北上深三家全国性金融中心仅深圳常住人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北京、上海人口流入速度则明显放缓。
2018年中国金融中心人口净流入情况(万人)
图:CDI CFCI
而另一方面,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北上深广不去”的人才流动趋势。
虽然新一线城市的平均收入不如一线城市,但考虑到当地房价对金融人才生活质量的影响,全国金融中心的收入优势将进一步削弱。
从各地金融从业人员住宅房价收入比(当年房屋销售价格/金融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来看,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房价压力要远高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
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从业人员薪资水平与住宅房价收入比
图:CDI CFCI
其中深圳的住宅房价收入比位居全国第一,达到了0.18。
也就是说即使是高收入的金融从业人员,一年的收入仅能购买5平米。
相比之下,新一线城市的低房价收入比,所带来的低生活成本,或许为其在金融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近年来,以成都、重庆、杭州等为代表的区域金融中心,凭借不断加码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更具性价比的居住生活条件,正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人才的目光。这对金融人来,算是一个福音。
3.一线城市or新一线城市
其实在哪里工作,只是每个人的选择罢了。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大城市中所谓的“发展前景”,不是去了就自动有了“前景”,而是需要明确的目标和长足的努力。
城市的大小从来不能为生活打分,能评价生活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海明威